靖难之役后,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?

 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,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,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建文帝的故事。

  说起建文帝,相信大家对他并不陌生。建文帝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,朱元璋的孙子。在家中,朱允炆排行第二。因为,他的兄长早早地就去世了,所以,他就被视为了嫡长子。

image.png

  1392年,朱标患上了恶疾,不愈而逝。为了防止皇位后继无人,朱元璋决定立朱允炆为皇长孙。朱允炆从小就十分聪颖,性情温顺,心怀大志,交往之人皆是怀揣着理想的文人墨客。1396年,朱允炆的王妃马氏生下长子朱文奎。不久之后,朱元璋就册封马氏为皇太孙妃。

  然而,因为朱文奎出生于日月更替之时,朱元璋认为这是凶兆象征,所以,不太喜欢朱文奎。两年之后,朱元璋因为病重去世。之后,朱允炆继承了大统,于南京顺位称帝,即:建文帝。同年,建文帝立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。根据史书记载,建文帝在位时,对黄子澄、齐泰和方孝孺三人十分信任。

  所以,在其即位后,他就立即册封黄子澄为翰林学士,齐泰为兵部尚书。受到皇帝赏识的同时,这三人也在尽心尽力的辅佐建文帝。

  1402年,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,起兵攻打南京,史称“靖难之变”。在朱棣攻入宫中之前,朱允炆命人火烧皇宫,随后失去了下落。进入南京之后,朱棣下令彻查皇宫,势必要找出建文帝。但是,他始终都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去向,只找到了几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。

  对此,一些宫人说:这些是皇帝和皇后等人的遗骸。后来,经过证实,发现这些尸体是皇后和其她妃嫔的。经历了这件事以后,朱棣黄袍加身,由燕王变成了明成祖,而建文帝却不知道去了哪里。与此同时,皇太子朱文奎也失去了踪迹,但是,二皇子朱文圭却在宫中。

  对此,一些人猜测建文帝可能带着太子一起逃走了。为了防止朱文圭夺回政权,朱棣下令:将年仅两岁的朱文圭禁闭于广安宫,终生不许踏出宫门。后来,明英宗重夺政权,登基为帝。面对朱允炆的遗腹朱文圭,明英宗不忍心再关押他,便想释放他。

  于是,明英宗向皇太后表明了自己的心意。

  但是,皇太后及一众大臣对此事却不甚赞同。

  因为,在他们看来,如果释放了朱文圭,那么,他很有可能会借助建文帝遗留下来的势力夺取政权。然而,明英宗丝毫不在意这些,他说:“一切都交给上天来做决定吧。”不久之后,明英宗命人在凤阳修筑了一间房屋,以供朱文圭居住,并为其娶了一位妻子。

  得知这个消息后,五十多岁的朱文圭十分高兴。因为,从小就被关押在深宫之中,从不与人接触,这也导致朱文圭的智商很低,他不仅不认识牛马,还不懂得与人交往。因此,被释放不久后,朱文圭就因为恶疾去世了。看到这里,你可能有一个疑问: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?

  关于这个问题,学术界众说纷纭,有人说:建文帝早就葬身于宫中大火;有人说:建文帝并没有死,他逃到其它地方出家当了和尚;还有人说:建文帝逃亡到了异地,改姓为“让”。

image.png

  之前,就曾有一位名叫让庆光的老人,带着家谱找到了新闻媒体。他说:“建文帝当年并没有死,而是假扮成高僧逃出了南京。之后,建文帝为了躲避追杀,改姓名为让銮,并娶妻生子。”后来,让銮四处游历,期间,他曾数次题词作画,想告诉世人他是建文帝这一事实,但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。

  所以,在让銮去世后,家人就将他埋葬在了武昌洪山里。除此之外,让庆光还说:“自己是建文帝第十五世孙子。”甚至,为了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建文帝的后人,让庆光还说:“自己出生于武昌,建文帝的墓在洪山宝通寺的旁边。”然而,历经多年,这座墓早已经不知所踪。

  另外,根据调查显示,让庆光的舅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,企图证明让氏一族就是建文帝的后人,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。后来,民间传言,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有一块石碑,上面雕刻着一些字,也许能够证明建文帝确实死在了大火里。虽然如此,但让氏一族仍坚称建文帝没有死,且自己就是他的后人。

  此外,根据《让氏家谱》的记载,建文帝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,他曾在武昌写过一副对联,这或许能够证明他并没有死。

  但可惜的是,这副对联几经波折,最终遗失了。

image.png

  所以,直到现在,建文帝当年到底去了哪里,还是一个未解之谜。但是,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,关于建文帝的谜题肯定能大白于天下。其实,不管建文帝最终去了哪里,他的命运都非常的坎坷。本来是高高在上的皇帝,却被叔叔谋权篡位,导致江山易主下落不明。

  试想一下,如果建文帝的父亲朱标没有先他而去,后面的一切是否还会发生,是否还会有朱棣谋权篡位的事情,这样的话,建文帝的命运是否会被改写?但是,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定局,发生过的事情,怎么可能重新来过。所以,珍惜眼前事,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,才是最好的安排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有用 (66)

评论加载中...